1.贪婪
  1720年4月20日,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牛顿卖出了所持的英国南海公司股票,赚钱7000英镑。但过后南海股票持续上涨,牛顿感觉自己只赚了个小头,严重“踏空”。于是,他再度买回了南海股票。
  随后的一年,南海股价从128英镑蹿升至1000英镑,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很快形势急转直下,南海股票泡沫最终破灭,牛顿也以亏损2万英镑了结残局,牛顿十年的收入在这次买卖中化为灰烬。
  牛顿将南海股灾归结为疯狂的群体行为。然而,智如牛顿者,也难免伴伴随着芸芸众生,陷入对南海泡沫的大众理想和群体性癫狂,这迫不得已让人们审阅自己心里的贪婪。
  
  2.自豪
  但凯恩斯是个例外。
  身为大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投资具有理论支持,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自然是倾向于最熟悉而自信的品种。凯恩斯根据他在财政部工作得到的经验和对战后德国的考察,开始看好美元,看跌欧洲货币,并按10%的保证金进行交易,创建了一系列货币买卖仓位。
  不久,他赚到大笔利润,但也因此认为自己能比普通人更好地看清市场的走势,初始的理性被大笔的利润冲昏了头脑。1920年4月,凯恩斯预见德国即将出现信用膨胀,以此为理由,卖空马克。此前,德国马克一向下跌,但现在居然开始反弹。两个月时间,凯恩斯已损失了l万多英镑,由他任顾问的辛迪加也损失了不少。
  经纪公司要求他支付7000英镑的保证金,于是他从一个敬慕者那里借来了5000英镑,又用他的预支稿酬支付了1500英镑,才得以付清。他被迫承认,自己已经破产了。
  过后,凯恩斯又涉足商品和股票投资,事先德国,这两项投资都采用保证金交易方式,以很少的本钱就可以大笔投资,大胆的凯恩斯很快就利用复利,使自己的年收益在三年内达到17%。但纵然睿智如凯恩斯,也没能避开1929年的股灾——玄色星期四。
  凯恩斯毕生堆集的财富,在1929年崩盘时受到重创,他险些变得两手空空。当然,凯恩斯之后通过著书写作、保守投资股市,使得个人财富再次得到增长,但据说1929年的崩盘,是他心里永远抹不掉的阴影。
  不管怎样,凯恩斯是经济学产业中少有的真枪实弹投身市场去验证自己判断的学者,在理性之外再少一点自豪,他可能会做得更完美。
  
  3.鲁莽
  身为资本运作老手,索罗斯自有对金融市场的判断,他的“盛一衰”理论(繁荣期过后必存在一个衰退期),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索罗斯可不是理论的奉行者,而是一个理论的践行者。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前期,日本证券市场有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便是许多日本银行和保险公司,大量购买其异日本公司的股票。
  有一段时间,日本股票在出售时,股市的市盈率已高达48.5倍,而投资者的狂热还在不断升温。因此,索罗斯认为日本证券市场即将走向崩溃,他也更看好市盈率仅为19.7倍的美国证券市场。于是,1987年9月,索罗斯把几十亿美元的投资,从东京转挪到了华尔街。
  然而,索罗斯的判断过于大胆而鲁莽,首先出现大崩溃的并不是日本证券市场,恰恰是美国的华尔街。1987年10月19日,美国纽约道琼斯平均指数狂跌五百多点,刷新了事先的历史记录。
  在接下来的几星期里,纽约股市一路下滑。而日本股市却相对坚挺。索罗斯决定抛售手上持有的几只大盘股。其他的交易商捕捉到相关信息后,借机向下猛砸索罗斯预备抛售的股票,致使期货的现金折扣降了20%。5000个条约的折扣就达2.5亿美元。索罗斯因此而在一天之内损失了2亿多美元。
  索罗斯在这场华尔街大崩溃中总共损失了大约6.5亿到8亿美元,成为这场灾难的最大失败者。
  索罗斯认为,一个投资者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并不是过于大胆鲁莽,而是过于小心翼翼。
  但是,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如果大胆鲁莽地去预期市场走向,并大胆鲁莽地进行操作,那就绝不会像素罗斯一样,在失去8亿美元后还气定神闲,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财大气粗,更因为他是索罗斯,他能承受由此带来的巨大压力,而且咸鱼翻身。
  
  4.轻信
  大部分有经历的投资人士,都不会相信别人离奇的投资神话,但美国总统格兰特却相信了。
  原来,格兰特从总统宝座上走下后,曾把目光转向商界。不幸的是,一个叫沃德的人出现在格兰特的身边,他劝服格兰特合资做生意;更糟的是,格兰特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借贷投资,他和沃德达成协议,辨别投入20万美元,而格兰特手上只有10万美元,据说他向自己的亲家借了10万美元。格兰特夫妇将20万美元的现金,投入到这家公司,而沃德则投入了一律代价的证券(之后发现这些证券的现实代价远远不足20万美元)。
  新鲜的是,格兰特总统丝绝不嫌疑合资人的资质,没有请任何行家里手去验证沃德的证券代价,他对自己拥有一半股份的公司所经营的生意也糊里糊涂。格兰特过于相信这个叫沃德的人,而且还替他作保向银行借贷,这也为自己的破产拉响了前奏。
  现实上,沃德真正在做的事儿是在华尔街进行投机操作,而且不成功。他借用格兰特之名吸引格兰特的朋友和仰慕者投资,并允诺将会以非常丰厚的分红往返报他们——他们也的确活期收到了分红,但这些分红大多是来自于之后的新投资者的钱。
  最终,悲剧发生了,沃德卷款逃跑,格兰特凄惨地破产。
  投资原则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主要,但格兰特被合资人的外貌和语言迷惑,导致了最终的惨剧。越是有名望的人,越应该明确自己的投资原则,感情的冲动代替不了理性的投资分析,轻信他人,让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这绝不是一个理性投资者的行为。
  (蒋爱菊摘自《小康·财智》 图/贾雄虎)
" alt="投资四宗“罪”的故事" width="100%">

投资四宗“罪”的故事

互联网资讯

2025-11-05 18:40:08

  序:你一旦奉行了简朴的简简准则,就会摆脱心灵受到的单单地生污染,摆脱使你的故事生活变得错综复杂的恼怒。简朴还意味着每次只确立一个目标,简简意味着你从此不再自怨自艾,单单地生意味着去做一切你力所能及的故事事。

  简朴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简简准则。因为在人生道路上,单单地生惟有奉行简朴的故事准则,才有可能避免误入阻碍我们成熟的简简岔路,陷入邪路。单单地生

  就目前的故事潮流来看,无论是简简人际干系、社会结构或家庭干系,单单地生都同样有复杂化的故事趋势。然而,人们又不约而同地用一种简化的公式来处理这些干系。所以用“简朴”的态度来处理事务,不仅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将生活带入一种节奏明快的韵律之中。其实,使事物变得复杂是很轻易的,但若想将事物简化成有条不紊的状况就要动动脑筋了!把复杂的问题看得很简朴,把简朴的问题看得很复杂,这两者谁笨?有一个朋友险些没有考虑就回答说,两个人都笨得厉害,因为简朴的问题就应该看得简朴,复杂的问题就应该看得复杂。

  《唐。吉诃德》里有一个片段:桑丘问表弟说世界上第一个翻跟头的是谁?表弟回答说这个问题我一时回答不上,等我以后回书房去翻翻书,考证一番,下次晤面,再把答案通知你吧。桑丘过了一会儿对他说,刚刚问的这个问题,我现在已经想到答案了:世界上第一个翻跟斗的是魔鬼,因为他从天空上摔下来,就一向翻着跟斗,跌到了地狱。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忍俊不禁,原因是桑丘的回答非常简朴,但它也包含着一种极度朴素的聪明,正如他的主人表扬他说,桑丘,你说出来的话,往往超过你的聪明呢。有些人煞费苦心,进行考证,但得出的结论往往既不能增长见地,也不能增添常识,真是毫无意义。

  其实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许多事儿都很简朴,大可不必费九牛二虎之力去伤透脑筋,人生、爱情、理想也是如此,许多时候都只是相当于一年级的数学一样,大概根本就没有上过学、一字不识的人看待鸡兔同笼这一问题时的思维一样——打开笼子数数不就知道了?干吗费那么大力气列那许多方程式来盘算!更主要的是干吗把鸡和兔一路关在笼子里呢——只是有的时候人们走了太多太远太辛苦的路,却意识不到有些路是根本就不必走的。有些人看到别人走,自己也就拼命地赶路,认为在走了许多辛苦路过后就会有天堂,可是谁知道天堂就在他原来所在的地方,就在他一路行走的历程中,大概根本就没有什么天堂。

  有个打鱼的人,他每日只打一尾鱼,那尾鱼刚好可以换他一天的食物、水和烟。然后他就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望着蓝天白云抽烟,悠闲安闲。这时来了一个商人,对他说:“老兄,我觉得你应该打更多的鱼,然后把它们卖掉,等攒够一定数量的钱后就买一艘船,再开着船到处做买卖……”“然后呢?”那人问商人。“然后就能赚许多许多的钱,就可以每日到海边晒太阳,听海……”“可是我现在不正在晒太阳、听海吗?”那人回答说,“更主要的是等我做够了那些事,赚到了足够的钱,也许我已经没有时间来晒太阳听海了……”

  可见世界上没有复杂的事儿,只有复杂的心灵和黑洞般没有边际不知深浅的欲望。这就像一棵树,细看来是许多的枝,再看是无数的叶,再看,是数不清的细胞。其实,它只是一棵树,一棵树而已。一切问题都是可以化为简朴的,正如盘算机里所有问题都只有两个答案:是大概不是。

  简朴是一种自动、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就对了,错就错了;爱就爱了,恨就恨了;笑就笑了,哭就哭了。哪有那么多麻烦事、盘算和周折,又哪容你翻来覆去地随意更改。生命太长久,一生不太短短数十年,哪经得起那么多无谓的折腾。

  简朴就是要学会舍弃。这也要那也想,须知我们的双肩载不动那么多的金钱、信用、地位、情感、哀愁和怨恨。干脆地舍弃吧,轻轻松松地上路,多一些时间来听花开花谢,多一些时间来看护日升日落,多一些时间来走向你心中的远方。

  简朴是一种速度。丢开一切束缚我们心灵和思维的桎梏,更不要让世俗的网于无形中把你拉扯得身心俱惫,憔悴不堪。以一种快刀斩乱麻的方式,三下五除二地去做吧!

  简朴其实就是这么简朴。
分享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